第863章 引路人(求月票!)(2 / 2)

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1763 字 2个月前

“要多大的船才能到球的那一边?”

孙策笑而不语。据他所知,其实这不是船大船小的问题,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船其实并不大,至少比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小很多,可能和现在的楼船差不多。他如果把海船的特点告诉他们,再让他们到交州去看看夷商的船,最多十几年时间就能造出真正的海船。

但造出海船不等于就能拉开大航海的序幕。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面子工程,他不想做,他需要大汉的子民主动出海,或是求利,或是求知,最好是两者兼得。他可以推动,但他不能纯粹往里面砸钱,就像开发南方一样,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动力。

就大汉眼下的经济和技术实力,世界上根本没有实力相当的对手。华夏之所以最后固步自封,不是因为弱,而正是因为太强,强到没有对手,所以就没有向外看的动力了。放眼看去全是蛮荒,鬼才愿意冒着风险去航海呢。

他要做的不是一日之功,求的不是一时之利,他要做的是引导这个时代的精英浴火重生。

比如眼前的虞翻。

虞翻很聪明,也有学问,他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,但他引以为傲的象数易学却已经走入了末路。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,象数易学发展到这个层次,注定没有前途,义理易学的异军突起,儒学没落,玄学兴起,这里面既有政治因素,也有学术发展的必然阶段。作为政治理论,儒学发展了三百年后已经积重难返,到了必须自我革新的时候。

很可惜,这个革新没革好。

学术史就是思想史,而思想史是很微妙的,既离不开普罗大众,又需要真正的精英来引导。孙策有思想,但他没足够的学术素养,开骂互怼没问题,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就力不从心了。

他只能做一个引路人。

孙策原本寄希望于杨修,但杨修是朝廷的人,孙策不想为朝廷做嫁衣。后来他又指望顾雍,可是顾雍性格太保守,这人做道德君子没问题,革故鼎新的魄力欠缺。至于沈友等人,他们的学术又不够顶尖,而且立功心切,未必能心情做学问。至于张纮,他成名多年,思维惯性太大,短时间内很难改变,一开始就被没有成为他的选择。

虞翻可以完成这样的重任。他刚刚而立之年,有狂士之名,但仅限于会稽,足够聪明,又有深厚的学术素养,口才还特别好,不做思想者太可惜了。孙策花了这么多心思,又特地安排了这么一场实验,就是要扭转虞翻的思维惯性。以他的智商,只要方向对了,很快就能有重大收获。

有了浴火重生、精明务实的虞翻坐镇东南,他才能放心北上,争霸中原。

孙策看着虞翻的背影,就像农夫看着沉甸甸的庄稼,心中充满收获的喜悦。

虞翻一直没有说话,直到两艘楼船相继消失在海平面下,他也没说话。实验顺利完成,孙策返航,回到船港的时候,杨修、马超等人前来迎接。杨修的脸色也不太好,可是和虞翻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。他对孙策和虞翻论易的细节了解不多,对他来说,这只是孙策又赢了虞翻一个回合而已。他和虞翻不怎么对付,看到虞翻吃瘪,他心里开心多于震惊,甚至还有一点幸灾乐祸。

上了岸,虞翻离开了喧闹的人群,一个人找了一个地方,面对大海,静静地坐着,任由晚风吹起衣襟,吹拂面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