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第三十四章(1 / 2)

席间气氛十分好, 也就是碍于下午还有行程, 用餐也比较快。

吃饱喝足后, 莫教授对周锦渊一招手, “小周,我问问,你有没有参加什么学术团体”

周锦渊一摇头,他家世代都是在乡野里行医, 以前都没有执业医师证这个东西呢, 他还是他家第一个进了医院的吧, 更别说这个团体那个会的了。

莫教授阅人无数, 他耳闻过周锦渊诊口噤之案, 又看了周锦渊用小青龙汤,对周锦渊的水平就已经有数了。

他是海洲中医协会的大佬, 向来也不遗余力提携后进, “那我看,你加入我们海洲的中医协会吧,以后也有个平台,多多交流!”

“啊我资历还不够吧而且我是瀛洲人!”周锦渊虽机灵,但没接触过也就摸不太清里头的门道。

“对优秀人才当然可以破格。”院领导一喜, 在旁边插了一句。

有莫教授引荐, 这肯定是没跑的, 别看周锦渊职称低, 却有过硬的专长。

要是再进了有莫教授坐镇的、含金量颇高的海洲省中医协会, 那说不定以后挂个专家的名头也不过啊——虽说一般都主任医师以上才会被称为专家。

“就是, 而且小周你从小学医,实际经验不比一些职称更高的医生少。也算是个少年老中医了,对吧”谢敏也跟着半开玩笑地道。

莫教授更是说:“是瀛洲的怎么了,你现在是在海洲工作,那我更要在你老家的协会把你吸纳之前,为海洲招揽你了!”

这籍贯还真不是问题,周锦渊现在就在海洲行医。

他一琢磨,自己多半要在海洲开诊所,就是以后回瀛洲常住,也和海洲分不开干系。再者说,也正是因为诊所,有个这样的名头更好。

思及此,周锦渊也就不推脱了,以茶带酒敬了莫教授一杯,“多谢前辈照拂。”

这就算差不多定下来了。

……

下午时分,头一节就到周锦渊主讲的时候了。

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有些兴趣缺缺。

周锦渊出名在前,被莫教授赞誉在后,本来是叫人刮目相看的。可惜后来被点名考较,退缩不前,倒让人觉得年轻人还是靠不住。

又不是人人都和他们一桌用餐,知道那一剂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。

周锦渊好像没感觉到下面的浮躁,调好了ppt,才开口:“首先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前辈分享我的一点行医心得,这次希望通过我的自拟方和一些病案解读,表达一些我个人行医的看法,以供诸位参详。有不足之处,还请见谅。”

他开场说得是十分谦逊的,但ppt一滑动,方剂和病案文字放出来,下头就慢慢安静了。

在安静之后,则是又有点嘈杂,因为周锦渊这些病案里的患者,基本都是一剂痊愈,至多不过三剂。

周锦渊的病案写得相当详细,在场都是内行,一眼看过去,病情变化、诊疗经过等都不像捏造的。就是仿佛平平无奇地写出医者如何辨证,让众人有些吃惊。

治疗经过全都如此干净利落,疗效奇佳,还不是一例,是许多例,即便在以疗效快见长的经方派中,也算得上令人瞩目了。

这些不了解周锦渊业绩的同行,都不禁讨论了起来,这病案也太夸张了——

“经方家最著名的,便是见效快,效如桴鼓,所以我选的也都是见效快的病案。所用的,全都是这一道方子。

“我个人拟方的思路是,要让这方子能够广为使用,甚至是流传下去,必须注重抓主症,而且不能超过三个。临床之时,也无需过于纠结病名,辨证,辨证,辨清楚证,就能论治了!”

证、症、病都是不同的概念,比如感冒是一种“病”,它分为不同的“证候”,有风寒有风热有气虚,分别又会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气短等“症状”。

周锦渊说的主症,就是症状了。

他的话言简意赅,叫刚才还有些疑惑那病案的同行眼前一亮,开始静下心,慢慢听他解释了。

接着,周锦渊又从此延伸开,将自己这方子是如何抓主症,在临床中,又是如何辨识主症,还联系到了经方的应用,触类旁通。

“最后,还有几句和主题无关的话想说。很多前辈应该知道,我是一名道医,没错,我不但是,还会在行医中应用祝由术。

“祝由术是古代医者借鬼神之名的疗法,精髓其实在于移精变气,改变患者的心态、精神,我想这没什么不可用的。”

周锦渊环视一周,说道:“相信大家也认可,医道同源。病者,从广,从丙。丙即火,对应心。故此,治病应当疾、心同治!如果有机会,我希望再给大家说一说我理解的祝由术!”

这话,是在回应那些可能和朱大夫一样,对他道医身份有疑惑的人。

只见中医科的人首先响应,随即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最后这番话且不提,周锦渊一个小时讲下来,全都是干货。

而且他把思路剖析得相当清楚,可以说,这堂课听完,他这个自拟方,在座的医生只要不是太傻,都能够应用自如了!

这叫一些人对周锦渊心生好感,也自然有一些人感觉微妙。

谢主任就曾向周锦渊抱怨过,现在中医没落了,但还有些同行,很不敞亮,对于自己的一些方子、经验,守得死紧,她是相当不赞同的。

要吃饭可以理解,但某些人已经到了故弄玄虚的地步,含糊说辞,好让谁都搞不清他们是怎么治病的。别说同行,病人自己病好了,可能都糊里糊涂。

这是自古有之的,有些人家,一张疗效卓绝的方子是要吃几代的,当然要保密。最夸张,抓药的时候,还会将药方分开,派不同的人到不同的药房去抓药,以免泄露秘方。

与一些人相比,周锦渊的行为也更叫在座的人感觉此行不虚了,这个年轻人分享心得实在、有效,仔细想想,论起他们的所得,不比听莫教授一堂课差啊!

他们这是不知道,周锦渊分享无敌生发灵也是分文不取,日常教同事烧山火和经外奇穴,都属常事。

到了互动环节,大家踊跃提问,气氛高涨,周锦渊也详尽解答。

最后他的时间到,鞠躬下台,整个会场又是掌声不断。

被邀请来的外省专家们,也都频频对院领导和莫教授等人表示,看来海洲的学术风气非常好啊,叫他们也面上有光。

当天的流程结束后,莫教授又找到周锦渊,“我还有事,有时间再叙过了。我说的入会材料你好好准备一些,要是不懂,你们院里应该也会帮着你。”

“还有,这位我为你引荐一下,是咱们海州中医药大学的罗校长。”莫教授介绍了一名头发花白的男子给周锦渊。

莫教授这样的专家,行程总是满满的。

他离开之后,罗校长和周锦渊打了招呼,“咱们中午是一桌用餐的,我请莫教授再次引荐,实在是听了刚刚的讲课,十分欣赏啊!方才有些细节,我琢磨了一下,还想问问你。”

“愧不敢当,您说吧。”周锦渊自谦道,他想着这不是小雪的学校么。

罗校长把他给狠狠夸了一通,问了一些刚才没时间说完的问题,最后才意犹未尽地道:“哎,说起来,我都想问问了,你有没有走教学方向的想法而且我们中医大也是有附属医院的……”

周锦渊没有做过老师,但这可能是天赋,讲得是深入浅出,特别好懂,加上都是干货还特别实用。可不是每个明医都是明师的,罗校长觉得周锦渊就很有为人师的潜质。

他虽然是一时起意,但自觉有理有据。

最重要的是,连莫教授都看好,莫教授的眼光能有错么……

“啊”这点周锦渊是真没想到,他讲课时就是抱着让人听懂的想法,甚至是一种分享的心态,“您开玩笑吧,中医大的老师那不得博士学位了。”

“哈哈,可惜了,可惜了,你有想法真的可以尝试,造福更多学子。”罗校长咂咂嘴,他也是第一次和周锦渊见面,有这个念头,提一提罢了,看周锦渊的反应,好像从未考虑过这方面的事。算了,还是随缘吧。

……

再说莫教授,离开会场后就驱车前往了自己的办公室,他和一位患者约在了七点,匆匆吃过饭后,时钟已然到了六点四十。

那位患者十分准时,在六点五十五的时候抵达了办公室,患者是一名男子,穿着一袭白色风衣,戴着口罩与帽子。

进到室内后,他将帽子和口罩摘下,露出了雪白的脸和同样颜色的白发,连眼睫也是白色,唯有虹膜和瞳孔是冷冷的粉色。

他的步伐有些缓慢,白衣白发,宛如落满了一场久候不至的大雪,叫旁观者也一个激灵。

“莫教授,您好。”来人和莫教授握了握手。

“金先生,久仰了,我很喜欢你的音乐。”莫教授先是说了这么一句。